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演艺科技传媒高端音响沙龙现场扩声系统设计与(4)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4 主备切换方式 对于系统主备切换的处理方式,大家根据自己的实践各有技巧。 马昕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给出自己对系统主备切换的处理方法。当调音台

2.4 主备切换方式

对于系统主备切换的处理方式,大家根据自己的实践各有技巧。

马昕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给出自己对系统主备切换的处理方法。当调音台桌面死机,但控制核心的本地接口箱还正常运行,无法实现自动切换。现在,数字调音台死机大部分不是完全没声音,或是呈现噪声、或是无法控制,这时机器是完成不了切换的。所以,主备切换不交给机器自动识别切换,要由人来控制干预,可在备用调音台上设置一键切换。

陈怀民表示,在以往的系统中,采用继电器、处理器中的逻辑电路自动切换、人为切换等不同方式。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功能的完善,将会给主备切换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手段。

北京特宝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音响系统顾问宋剑波给出了自己工作中的做法。随着新技术、网络技术在调音台中的运用,数字调音台现在可以做到几个人共同使用,可以用APP、电脑连接调音台,实现多人分开、异步操控。但这一做法,遭到在场的多数人质疑,认为这样更容易死机。国家大剧院胡松涛解释,数字调音台用的人多,DSP瞬间占用的处理量大,机器会很慢,更容易死机。马昕则认为,该做法更容易误操作。

2.5 声画同步问题

九三阅兵时,广场视频的信号要从广场通过微波传送到中央电视台,再经帧同步、切换、信号处理后送回广场,通过转播车切换台,送到广场大屏幕,这一流程最多需要七百多毫秒。现场扩声系统如何考虑与视频联动,从而保证声画同步。

针对这一问题,穆向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完整的扩声系统一定会简化摄像转播的音频拾取系统。视频转播方更愿意从共享音频总线获得适当音频信号,这样必然会发生画面与音频内容的分离。正如2008年奥运会期间与BoB的专家丹尼斯先生的探讨:独立工作的音频系统如果不考虑视频系统的联动控制,多信道视频切换必然产生环绕声场错误。也许这正是要从总体规划和追求完美的角度探讨的课题。

2.6 声场效果设计

随着需求从“有声音”、“不要断”升级到“媲美演唱会般的音响效果”,现在的扩声系统设计开始在声场的效果方面进行各种尝试。

对于G20文艺演出在观众席下方设置超低音扬声器的作用及所带来效果,大家都很感兴趣,与马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关于这一设计方案的灵感,马昕解释道,在做一个演唱会时,鼓手的座凳内放置一个振荡器,给身体以感觉,并非听感。根据G20文艺演出的形式和音乐内容,整个扩声系统的超低扬声器设在主扩扬声器的下面,观众座椅下方的超低扬声器只是在第一场《春江花月夜》和合唱《欢乐颂》两个节目的高潮部分送弦贝斯和大军鼓的信号,电平约-10 dB,分频点在80 Hz,使整个乐队的厚度加强,并给观众以体感,而鼓槌敲击声可以在全频扬声器部分体现出来。

中广电设计院的周耀平对这一做法提出了质疑,这种临时搭建的座椅存在一种风险,产生谐振的几率非常大,他认为有条件还是放在外面比较好,扬声器放在别的地方也可照样有这种感觉。马昕则认为,放在外面并不是说不可以,但不够直接,音量会开得比较大,才能有比较直接的感觉,用现在的方式,可以控制音量,不用开得很大又会有直接的感觉。关于座椅产生谐振的风险当然有,根据以往的经验,座椅振动的频率会偏高,由于座椅比较重,只要振动的幅度不是特别大,激发不起来,如果超过100 Hz,有可能会激发起物体的振动,这里给超低扬声器信号的频率比较低,而且量不大,所以可以避免谐振的问题。马昕表示,这种方式可以算是尝试,如果产生了谐振自然就不会采用了。根据这一应用,周耀平提出了一个设想,今后在进行室内厅堂声学设计时,也可以利用建筑结构来制造这种效果,马昕则认为,如果需要当然是可以的,但造价会很高,这种振动比机械振动快得多,在室内大体量的实现值得商榷。

交流发言:宋剑波

讨论中,周耀平还引出了另一个话题,人的听觉是与物理环境相关的,当在短混响的小房间中加一个特别长的混响效果,会让人感觉很怪;如果在敞开的环境中用效果器加入混响声,人为制造一个厅堂的感觉,有没有觉得怪怪的听感?G20演出时虽说观众席上方有顶棚,但毕竟是开放的环境,这种露天环境本身感觉就应该是很干的,加了混响,而且还不是补声、效果声,有没有不舒服的听感?在感觉不好时,如何去调混响的量?

文章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网址: http://www.xxxtgc.cn/qikandaodu/2021/0728/1267.html



上一篇:声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钢琴教学中的和声分析与应用研究下

信息系统工程投稿 | 信息系统工程编辑部| 信息系统工程版面费 | 信息系统工程论文发表 | 信息系统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系统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