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结构化文本格式对音乐编辑出版思维的影响(4)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2 使用Excel软件分析结构化的音乐文本的一个例子 对高度结构化的音乐作品文本,可以另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透视表”模式着眼。这里举一个关于仅凭

图2 使用Excel软件分析结构化的音乐文本的一个例子

对高度结构化的音乐作品文本,可以另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透视表”模式着眼。这里举一个关于仅凭数据内容就能将音乐结构可视化的简单例子:在一本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的图书中,加进MusicXML的作品数据库,甚至将XML格式化为关系数据表,就能在Excel软件上通过类似于数据透视表的工具进行交叉分析,如图2。

鉴于作品的音乐结构特点和分析诉求,图2的根标记是小节(即<measure>),它所示的界面反映了透视表的基本架构:它的列字段有曲式结构部(中间段)、排练号(B28、C29)、小节号(从小到大排序)、调性;行字段则有自定义的主题(Theme 1、Theme 2 condensation、Motive)、配器声部;交叉区域为对小节的计数项。通过这个图,可以直观而准确地看到作曲家的创作思路——主题动机分配在不同的乐器组,善犯而后避,呈现出明显的按等比关系进行的分裂与缩减,在此基础上,调性按全音阶音程关系加速递转。①这个曲例出自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中的《海上风暴之夜》,图示主要集中于其“中间段”。至于对其从常规作曲技术理论出发进行的分析,可具体参考彭志敏著《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的第八章。

若还原它的XML数据面貌,无论对大多数传统音乐编辑还是对音乐学师生而言,可能都不够“友好”:

当然,XML也有丰富的对版式进行定义和表现的功能,即样式表。通过样式表,再将其展示为音乐学师生熟悉的曲式分析图是不难的。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详述。

总之,从编辑学中“编”这个环节的视角看,结构化文本带来了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写作“汇·编”:它的要点在于对已有资源——对音乐资源而言,是音乐文本的“语料库”——进行重新整合。如果拥有像上例这样的音乐资源库,那么很多彼此相似的乐谱类出版物在加工中就省去了不少重复劳动。

“审”的环节这个环节主要牵扯到对信息的认知的问题。编辑业务中的审稿过程,实际上是审稿者对文本的语义信息的定性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性质实际上是信息的规律性与变化性之间的对立与统一。笔者认为,文本既然可以被XML充分描述,那么它的这种规律性与变化性也是可以在XML的结构中自然体现出来的:有序的结构关系是规律性的体现,而除了标记之外,其他内容以及标记的属性(这个属性是非结构化的)是不断变化的信息,它们具有不确定性,缺乏模式的约束,是趋于非结构化的,以前文的思路来看是“很难被纳入缜密的结构关系中”的。所以,XML的“自描述”结构,本身就可以很好地揭示这样一种思维:一部稿件,既作为信息系统中的文本,又作为音乐艺术领域中的文本,可以因为混乱而复杂(指非结构化信息过多,这里的复杂是贬义),也可以因为缜密而复杂(指以结构化信息为主导,这里的复杂是褒义),亦可以因为松散而简单(指以非结构化信息为主导,这里的简单是贬义),还可以因为冗余而简单(指结构化信息充足,这里的简单是褒义)。

这种思想,是结构化文本与XML的描述技术给关于“审”的理论的重要启发。为了便于体会其间的辩证关系,笔者拟下页图3以示意之。

图3 从结构化的视角看音乐文本稿件的质量①这个编审方阵模式图系本文作者之一曹军军设计,力图结合XML结构化数据描述的实际。例如,通常所见的“流水清单”是非常适于用XML文档描述的,而对这个文档的判定,恰可以结合此方阵的思路——该文档应当处于右下部,因为用XML描述的流水清单恰恰是结构化程度非常高且有大量冗余的。

进一步说,对音乐艺术作品类的出版资源的审读也是一个审美的问题,所以图3的理念也可以在审美领域得到引用:从形式主义艺术观的视角来看,方阵的右列对应于自律性和结构化的资源,方阵的左列对应于有更多现代主义②王宏建在其《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中论及现代主义思潮时,有意地用了“结构趋于松散而复杂”这两个看似相悖的概念。笔者认为这一用法是很有道理的,而且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方阵“可视化”地展现出来——非结构化恰对应于两种样态,即松散且复杂。方阵的左侧趋于“贬义”,和文艺界对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价值评判也是不无关联的。特性以致趋于解构的、渐受诟病的后现代主义。

因此,艺术类出版物的编辑对文本质量的评审与审美,是相通的且彼此融合的。具体到音乐领域,也早已有如上所述的“信息论”式的,将质化、量化融合的评述。乐谱编辑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乐谱资源,做最基本的审阅时,是可以尝试结合图3的思路的:冗余而简单的信息特征应该对应古典主义音乐风格,趋于“缜密而复杂”的可能就对应着传统和声学历史的复杂化演进但又不失一个“(调性)中心”的风格发展历程,而无调性的序列音乐则大致对应着方阵的左侧。

文章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网址: http://www.xxxtgc.cn/qikandaodu/2021/0320/1129.html



上一篇: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环
下一篇: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信息系统技术路线

信息系统工程投稿 | 信息系统工程编辑部| 信息系统工程版面费 | 信息系统工程论文发表 | 信息系统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系统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