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环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环县道情皮影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是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因而环县皮影又称“陇东道情皮影”.陇东道情皮影具有

0 引言

环县道情皮影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是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因而环县皮影又称“陇东道情皮影”.陇东道情皮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优美独特的道情音乐唱腔和精湛的皮影制作及表演是其主要的特点.陇东道情皮影承载和体现了当地民间社会与精神、信仰、民俗、风土人情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它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1].环县道情皮影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发端期、80年代至20世纪末的深化期和兴盛期、以及20世纪之后的全面拓展期.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外来的替代性文化对年轻观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受众面急剧缩小,环县道情皮影面临着传承断裂和濒临灭绝的危险[2],此现状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政府、商家、学者文人和普通民众都献计献策,携起手来参与到保护与开发、传播与传承中.2003年到2011年近10年中,环县道情皮影先后被文化部确立为首批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十个试点之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环县在皮影保护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专门成立了“保护中心”,新建了“环县道情皮影博物馆”,成立了道情皮影研究会,2005年根据保护传承工作需要,设计开发了“环县道情皮影数字化管理系统”,成为全国最早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数据数字化管理的项目,在当时及以后较长时间内为环县道情皮影的普查保护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经过10余年的发展,随着系统升级及数据库平台的更新,该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少.

1 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被广泛传播和利用.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如欧盟支持的3D-MARULE系统,利用该系统重建了酒神狄厄尼索斯像.200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合作,以阿塞拜疆国家地毯博物馆为依托,支持与推动维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等[3].在非遗文化保护中,国内也基于AR技术做了很多开发与利用[4],如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圆明园景观数字重现[5]、增强现实交互技术在历史博物馆中的应用等[6].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是信息数字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方法.2004年环县展开了近10个月的的道情皮影全面普查工作,2005年普查工作结束后,为实现对普查成果的有效管理,环县设计开发了“环县道情皮影数字化管理系统”,成为全国最早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数据数字化管理的系统.该系统是基于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操作系统开发的,系统有8个实物管理模块,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数据库管理数据,涵盖了普查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普查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该系统经过十余年的运行,后期随着Windows系统的升级及数据库系统普遍使用关系型数据库,该系统缺乏维护和新功能的开发,已无法正常运行,只能用虚拟机运行,偶尔查查资料.为了保障工作需要,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已经迫在眉睫了.环县道情皮影数字化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环县道情皮影数字化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2 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情皮影代表性传承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情皮影代表性传承人管理系统的功能与性能需求分析

设计与开发系统的目的是为实现用户的各种需求,功能需求是所有需求中的第一需求,在设计开发系统之前,需了解用户日常工作业务与流程,了解用户对系统的各种功能与性能需求.需求获取的方法有很多,如访谈与调查,观察用户操作流程,组成联合小组等[7].本系统的需求获取是通过和保护中心各级工作人员多次交流沟通,了解到系统需要五大功能,分别是信息采集、信息查询、信息打印、用户管理和系统备份.由于工作人员缺乏软件开发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系统中要处理的对象与对象的属性容易搞混,需要开发小组成员不断地与工作人员交流沟通,让工作人员梳理清楚对象与属性的区别与联系,明白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与满足的各种其他需求.经多次沟通与协调后确定的系统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系统性能需求主要是安全性与完整性需求.为实现系统安全性,需要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系统注册用户才能使用本系统,登录系统后进一步进行权限验证,普通用户只拥有管理员授予的权限,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实现对系统数据的操作,本系统中普通用户只被授予查询权限.系统数据完整性是通过数据表中的字段约束、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和各类触发器来实现.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大多是在后台数据库中实现,对于个别普通用户在特殊情况下的其他权限需求,由系统管理员在后台授予与收回.

文章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网址: http://www.xxxtgc.cn/qikandaodu/2021/0320/1128.html



上一篇: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国家网络安全体系访信
下一篇:结构化文本格式对音乐编辑出版思维的影响

信息系统工程投稿 | 信息系统工程编辑部| 信息系统工程版面费 | 信息系统工程论文发表 | 信息系统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系统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