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基于辩证营养学的营养与健康系统构建(3)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2 营养体质工程体系 2.2.1 营养体质影响因素 营养体质与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人体的亚健康状态是由于自身的病理体质的存在,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

2.2 营养体质工程体系

2.2.1 营养体质影响因素

营养体质与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人体的亚健康状态是由于自身的病理体质的存在,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的过渡,关键是营养体质的改变。营养体质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特征,是以先天禀赋(营养基因)及后天获得为基础所形成的基础代谢、肠胃宏基因、情志力、免疫力和机体运化能力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综合的固有特质,决定着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发展的倾向性[23]。

营养基因是研究特定的营养物质或分子与基因表达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以此可以选择性地指导代谢朝着某一特定功能的方向进行。营养基因约有140~200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6万多个存在于外显子中,是人体对营养素需求及产生反应差异的重要分子基础,基因组营养学的关键作用之一在于探讨特殊基因多态性和营养素个体化反应之间的联系。基础代谢与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因素有关,反映了一个人内在的代谢状态。胃肠宏基因与各种病密切相关,其指标包括物种丰度、样本聚类,表达差异等;情志力(或情绪)是当人的内在需要和外部刺激出现不同时,个体基于不同的认知评价所出现的主观感受及伴随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不良情绪或负面情绪会造成或诱发各种疾病[24-25]。免疫力是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是免疫系统根据免疫识别而发挥的作用。机体运化能力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的,脾主运化,若是脾的运化不利,食物的营养就不易吸收,人自然瘦弱,这多为脾虚所致,运化不利的是营养,这种情况需要健脾益气,增强营养吸收能力。营养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情志力、免疫力和运化力等因素,在以上因素确定的情况下,个体肠胃宏基因也会处于相对的微生态平衡[26-27]。

2.2.2 营养体质工程体系

根据中医脾胃运化及升降学说,统筹考虑情志力、免疫力,结合基因组学、营养组学、分子代谢组学、肠胃宏基因组学等现代化研究手段,对人体营养吸收代谢过程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其指标分析,构建人类营养体质指标体系。

根据营养代谢过程指标(营养与毒素、食物不耐受、影响营养吸收基因、尿有机酸、血清同型同性半胱氨酸、肠胃宏基因等检测指标),通过大量的典型样本调查分析,对营养体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归纳总结出辩证营养学指导下的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人群的营养体质指标,基于空间数据库技术建立统一的时空编码体系,构建营养体质数据库,见图4。

图4 营养体质工程体系构建示意图Fig.4 Diagram of nutritional constitution engineering system construction

2.3 平衡模型构建

通过健康食品中各类营养物质与人体中所需要的物质元素(微量、宏量)之间建立最佳的对应补充关系,构建健康食品与营养体质多维度(时间、空间)的动态网状平衡模型,综合平衡下不断有次级平衡补充。

针对健康食品、营养体质等数据的动态变化属性,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研制健康食品和营养体质数据的大数据特性和动态更新机制,探索数据共享交换、模型评价修正、健康营养评价等应用模式,结合平衡模型验证食品营养数据与人体健康数据的关联性,用于指导膳食调节。

3 支撑保障体系

支撑保障体系包括人才、科技、产业、资本等四大支撑保障体系。

3.1 人才支撑体系

建立辩证营养学及营养与健康工程学科体系,与高校、企业开展一体化合作新模式,探索产教融合模式[28],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3.2 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是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融合体。科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是科学创新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科技创新是健康食品产业升级的核心和前提,是产业创新的基础,是产业关键点创新。

3.3 产业创新体系

产业创新是健康食品加工产业的某个环节的创新经过传导和波及效应影响到相关产业或环节,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系统创新水平[21]。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应用,是产业链系统创新。通过人才、科技、资本等核心要素,促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产业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等。

3.4 资本助力体系

多种途径引导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模式,利用公益基金吸引企业资助以及风险资本,对接科技创新体系,突破行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文章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网址: http://www.xxxtgc.cn/qikandaodu/2021/0708/1246.html



上一篇:加强医院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深圳市坪山街道开展年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暨

信息系统工程投稿 | 信息系统工程编辑部| 信息系统工程版面费 | 信息系统工程论文发表 | 信息系统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系统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